今天忽然翻到已經停刊的棒球雜誌"HIT!職棒迷"。
這一本是2004年4月出刊,其中有篇訪問陳政賢的文章,
其中有幾段訪談很不錯,簡述給大家看看。
Q:你37歲了,會不會覺得老也累了?
A:職棒看個人專業能力,年齡不是問題。球隊一定要有老葉新枝,老將的比賽經驗可以提供球隊沉穩。雖然上場時間少了,只要持續訓練,體能不會差到哪去。
Q:目前擔任指定打擊居多,不用上場守備對打擊有幫助嗎?
A:如果可以,當然希望場場先發且有守備位置。不守備只打擊很難凝聚鬥志,相對壓力也更大。但是職業球員就是得接受球隊的安排,一但球隊的需要超過球員個人,我很願意接受球團目前的安排。如果只因為老將表現好不培養新人,球隊會面臨可怕的斷層。
Q:你屬於"救援打者",如何維持平常心?如何面對代打的壓力?
A:喜歡研究哲學,可以幫助穩定情緒。每天準備好上場,比賽時要關心對方投手及牛棚狀況,盤算各種可能。這就是"平常心"。但是平常心不是什麼都不想,而是上場前都會設定出棒時機,不設定結果,看情況調整打擊策略。
Q:莫利托因為指定打擊保護才可以一直打到42歲才退休。是否有設定"百轟千安"才退休?
A:只要球隊還需要,就會一直打,年齡和紀錄不是重點,職業球員拿球隊薪水就要對球團有貢獻,不習慣把個人願望擺在球隊需要之上。
Q:如過入選今年中華隊,希望你不只是偶爾上場代打,而是固定的指定打擊。
A:謝謝。很多球迷非常支持我,不喜歡看到我老是坐板凳。但是我要特別強調,目前球團對我的安排是整體性的考量,但願球迷能體諒,並繼續為我和球隊加油。
重新看到這篇報導,反觀去年亞洲職棒大賽跟今年職棒開打之初,因為張泰山不是先發球員,而引起的新聞。
泰山球迷無法諒解是理所當然且情有可原;但是泰山本人有意無意在臉書和比賽中透露出不滿及無奈,就讓我不是很認同。球員都想先發上場,但是先發球員就10人,無法每個人都如願。那就做好教練安排的任務,展現做好隨時上場的準備和心態,不是更好更正確嗎?